一個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樣本
電動汽車生產能力達45萬輛,新能源客車生產能力達2萬輛……10月份,山東聊城出臺《關于加快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意見》,“十一五”尚未走出尾聲,聊城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下一個五年的汽車發展規劃。錯過了燃油轎車時代的聊城,又被“新能源”重新點燃了“轎車夢”。
聊城厚待電動汽車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聊城市對電動汽車特別“優待”,并不是才開始的。聊城市區一位執勤的交警回憶道,早在2008年,高唐縣的大街上就開始跑起了電動汽車,聊城市也出現過要給電動汽車上牌的聲音。記者拿到的一份《聊城市電動車管理暫行辦法》顯示,這份于2008年7月30日頒發的《辦法》對于電動轎車的生產資質、牌照、保險、報廢期限甚至車速都做了詳細規定,一共十七條,由聊城市發改委、經貿委、公安局、交通局和公局共同制定,聊城市政府辦公室進行了轉發。其中提到,“電動車生產企業須是國家發改委《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內的整車生產企業,產品通過市級以上檢測機構檢測,產品標準經市及以上質監部門備案”。
記者注意到,當時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隊車管科科長范勇還在當地媒體上對《辦法》進行了如下解讀:《辦法》賦予了電動轎車以“路權”,表明它可以上路行駛,并應在機動車道上行駛,但不能上高速公路。同時,考慮到外地對電動轎車的政策各有不同,范勇建議電動轎車車主盡量不要駕駛電動轎車到外地。
范勇當時還對此作了補充解釋,車主在為電動轎車申請牌照時,需提供個人身份證明、購車發票、整車合格證和交強險憑證,牌照格式為“魯PXXXX電”,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隊委托高唐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暫時負責為電動轎車掛牌。
但聊城市車管所近日給出的答復是,全市一直都沒有開展過電動轎車掛牌業務,電動轎車無需掛牌,駕駛人員也無須持證,可直接上路。
“新能源”點燃聊城“轎車夢
已經錯過了燃油轎車發展時代的聊城,不想再錯過新能源轎車時代,或者說,正是“新能源”又重新點燃了聊城的“轎車夢”。
今年10月份,聊城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將發展混合動力、純電動和低速電動車。到2015年,電動汽車生產能力將達到45萬輛,新能源客車生產能力將達到2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要達到300億元。
根據這份《意見》,未來五年,聊城將以中通客車和山東時風等企業為龍頭,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與示范,推動純電動、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而具體的市場結構發展思路是:以家庭用車和出租車,開發小型新能源汽車;以城市公交,開發新能源電動客車;以旅游景區、工業園區用車,開發新能源旅游專用車。
作為聊城的龍頭企業,農用車巨頭時風集團接下了聊城發展轎車的重擔。時風集團副總經理楊振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非常謹慎:“我們之所以敢稱是合法生產、合法銷售,都是以電動觀光車的名義,現在還不好大張旗鼓地宣傳?!睏钫窳x坦言,在各級重視下,時風電動汽車才得以上路,他們已經向工信部申請確認低速電動汽車,現在還沒有結果。
對于現在的產能產量,楊振義則三緘其口,只是稱生產形勢很好,尤其是今年9月份以來,“賣得很好,都已經有回頭客了”?!拔覀円蛟熘袊妱悠?,但是現在是特殊時期,我們要少說多做……”楊振義說這是他們的夢想。
與此同時,聊城另一汽車“巨頭”中通客車也正緊鑼密鼓地推出新能源客車,盡管一批尚未通過國家測試階段,但是已經作為公交車跑上了聊城的街頭。
“時風電動車”整個聊城隨便跑
高唐縣生產的“電動汽車”正逐漸開上聊城市區的繁華街道。
聊城市光岳路上的江北汽車城,商鋪林立,是聊城人買車必逛的地方,記者幾經打聽,以顧客身份來到一家名為“黃海汽車”的汽車店。展廳里只有兩臺電動汽車,車牌的位置掛著寫有“時風電動車”字樣的牌子。銷售經理王憲光指著車牌說:“有這個牌子,整個聊城你隨便跑,沒人查?!?/span>
據王憲光介紹,這兩輛外形酷似奇瑞QQ的電動汽車安裝了8塊蓄電池,一次充電需七八個小時,夏天可跑150公里路程,冬天跑個百十公里也沒問題。
旁邊另一位銷售人員則信誓旦旦地告訴記者:“聊城市公安局、交通局、發改委等五個部門聯合發過文件,在聊城給電動汽車開綠色通道,上路沒人查,過收費站都不用交錢。不用掛牌子,不用考駕照,不用行駛證,充上電就能跑,非常合算?!鄙鲜鲣N售人員還給記者拿來一張時風電動車的宣傳單,上面一行醒目的紅色字體正是記者此前拿到的《聊城市電動車管理暫行辦法》,宣傳單上列舉了其中一條:在國家沒有明確規定前,為支持電動車產業發展、鼓勵企業技術,對電動車暫不收取相關費用。